當我們同在一起…愛就跨越了障礙!
因為在學校忍受同儕異樣眼光而變的話少,回到家裡又屢次與對現實不滿的腦麻哥哥發生爭吵,愛奇兒的手足,在家裡最被要求也最被忽略的角色,如同一支球隊的外野手,總是出現在最需要的時候。
心疼孩子太獨立
敏君一直是個聽話的孩子、在家裡也很少說話,總是自己把自己照顧好,對自己的要求也很高,舉凡生活事物的整理、課業等等,都是有條不紊的不使我擔心;還記得,有回學校考試結束後回家,敏君一臉愁容,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是對自己的成績不滿意(其實成績還不差),使我當下聽了非常心疼。
父親在孩子的成長歷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更重要的改變是孩子的爸爸,孩子在成長期,父親的關愛與正面的肯定,有助於人格的健全發展,因為老大的緣故,我們難免會對手足有較高的期待與標準,再加上爸爸文祥較傳統也比較嚴肅少話,自然也較少和孩子互動;在天使心家族的課程中,我們重新學習夫妻的溝通與對孩子的教養,於是文祥開始調整自己在家裡的形象,開始嘗試多跟敏君說話、看見敏君的努力,漸漸地,敏君在家裡的聲音也變多了,和文祥的互動也變得頻繁了。
原來我們愛彼此,讓障礙不再成為阻礙
敏君的少話文靜還有一個原因,因為小學和哥哥育輝同校,總是有同儕的眼光與壓力,在家裡,兩兄妹也常常爭吵不休,育輝有時也會羨慕妹妹的能力而引發爭吵。
然而,有一次兩兄妹一同外出,搭電梯時,因為人多敏君進了電梯而育輝卻還沒進電梯,兩人因此而分開;後來,兩兄妹在人潮中找到彼此時,敏君發現育輝非常焦急自己不見了;育輝會擔心敏君的安全與否,敏君頓時發現原來哥哥好愛她。
還有一次是育輝在樓下和鄰居發生爭執,鄰居大罵是誰家的孩子這麼沒教養?在家裡的敏君聽見窗外的爭吵聲,發現是育輝被罵,焦急地衝往樓下,又急又哭得大聲說:「不要這樣對我哥哥...」
其實,不論育輝是如何,他們都愛彼此。面對爭吵,敏君曾在手足團體用一張卡片的圖案分享:「和哥哥就是要透過每一次的吵架中嘗試學習溝通,才能跨越障礙」
手足成長團體與手足營隊,認識其他手足的不同面
參與每年一次的手足成長營也是很重要的關鍵,因為父母不可以參加,就成了手足們的自由天地,和不同的手足認識也等於接觸不同的愛奇兒家庭,她們都有愛奇兒手足,於是有許多感受是可以相互理解的,同時,也可以在營隊中互相學習彼此的優點,敏君也開始從凡事嚴謹不愛變化,變得更有創意與活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