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acebook粉絲專頁
  • YouTube影片專區
  • 給力講堂
  • English
  • 認識天使心
    • 緣起與願景
    • 組織架構
    • 經典活動
    • 服務成果報告
    • 財務報告
    • 雙月刊
    • 服務據點
    • 人才招募
    • 電子報
  • 天使心訊息
    • 全部文章
    • 主題特輯
    • 影音專區
    • 人物故事
    • 公益合作
    • 新聞消息
    • 專業服務
  • 活動行事曆
  • 我們的服務
    • 服務依據
    • 服務項目
    • 線上學習
    • 社會宣導
    • 聯絡我們
  • 志工專區
    • 志工需求
    • 加入志工
  • 手足專區
    • 服務說明
    • 成年手足常見QA
    • 心靈補給站
    • 活動與課程
    • 如何幫助手足
  • 聯絡我們
  • 捐款支持
    • 立即捐款
    • 專案捐款
    • 捐款方式
    • 捐款Q&A
    • 捐款徵信
    • 企業合作
    • 我要捐物
logo
選單
捐款
logo
  • 認識天使心
    • 緣起與願景
    • 組織架構
    • 經典活動
    • 服務成果報告
    • 財務報告
    • 雙月刊
    • 服務據點
    • 人才招募
    • 電子報
  • 天使心訊息
    • 全部文章
    • 主題特輯
    • 影音專區
    • 人物故事
    • 公益合作
    • 新聞消息
    • 專業服務
  • 活動行事曆
  • 我們的服務
    • 服務依據
    • 服務項目
    • 線上學習
    • 社會宣導
    • 聯絡我們
  • 志工專區
    • 志工需求
    • 加入志工
  • 手足專區
    • 服務說明
    • 成年手足常見QA
    • 心靈補給站
    • 活動與課程
    • 如何幫助手足
  • 聯絡我們
  • 捐款支持
    • 立即捐款
    • 專案捐款
    • 捐款方式
    • 捐款Q&A
    • 捐款徵信
    • 企業合作
    • 我要捐物
首頁    手足專區    如何幫助手足    手足支持策略

手足專區

  • 服務說明
  • 成年手足常見QA
  • 心靈補給站
  • 活動與課程
  • 如何幫助手足
手足支持策略
線上學習資源
手足團體教案
以下是10句「手足真心話」及週遭的人可以怎麼做的建議:
在跟兄弟姐妹的相處上,我們還是會有開心的回憶,但有時我們不太確定怎麼跟兄弟姐妹互動。
  • 提供時間跟空間讓手足們保有這些美好的回憶。
  • 提供手足跟障礙兄弟姐妹遊戲、交流的方法。
在手足關係中,我們可能扮演跟其他家庭的手足不太一樣的角色。
  • 讓手足以自己的方式參與照顧;同時避免過度鼓勵超齡的小爸爸小媽媽行為。
  • 提供良好的照顧策略給想要幫忙的手足們,但讓手足知道可以選擇要不要幫忙或要幫多少,並知道不幫忙的情況下也沒關係。
  • 若是手足在有其他資源(如:其他家人)的情況下選擇一肩擔起,適度提醒手足可以分工。
成長過程中,兄弟姐妹跟我們有不同待遇時, 我們努力理解,但有時還是會覺得不公平。
  • 以中性方式說明障礙的背景,避免因為彌補心態一昧要求手足容忍、體諒。請記得小手足自己也是孩子。
  • 就算只有五分鐘也好,試著撥時間與手足獨處。
當兄弟姐妹亂翻我們的東西、有推打動作、在外尖叫的時候,我們其實很困擾。
  • 首先確保手足的生心理安全。
  • 聆聽手足抱怨,協助他們理解這些負面情緒(但不是否定這些負面情緒)。
  • 與手足討論發生這些讓他們困擾的狀況時該如何因應,或可以如何預防。
有的時候,身邊的大人們好像沒看到我們,或者每次看到我們都跟障礙兄弟姐妹連在一起。
  • 以適齡活動跟他互動(如:繪畫或念故事書給小小孩聽;跟大小孩一起、參與運動項目或看電影),避免所有活動都跟障礙相關。
  • 安排與障礙相關的治療或活動的時候,詢問手足是否想參與、以及參與的程度、方式。
我們會試著照顧好自己,但在表達自己需求時會擔心自己成為他人的麻煩。
  • 傾聽手足的想法,不急著下評價或提供解決方法。
  • 鼓勵手足參加手足團體,聽聽其他成員的經驗想法;就算沒辦法表達自己的感受,也可以有多一點思考的機會。
  • 必要時連結諮商資源 (各縣市諮商心理師公會民眾專區皆有合法執業心理師名單及相關單位資訊、部分大專院校學生輔導中心亦有提供諮商服務)。
儘管有所顧慮,我們也想要好好交朋友,還有跟同齡的朋友一起去玩、有交往對象。
  • 與手足討論可以怎麼對朋友說明障礙造成的行為或外觀差異。
  • 提供手足參與相關營隊或認識其他手足的機會,但這些活動在設計上也不一定要全部都跟障礙/手足身份相關。
  • 事先討論,讓手足知道自己就算不在家中幫忙也不會有問題,能有所選擇。
當照顧跟支持成為習慣之後,離開家裡對我們來說也是不容易的決定。
  • 不急著否決手足離家的選擇。
  • 事先討論如果要離家唸書,如何重新分配家中責任,讓手足安心。
  • 爸媽必須尊重手足是獨立個體;即使手足最後的選擇跟爸媽期望不同,仍應尊重手足選擇自己未來人生道路的權利。
當爸媽不斷犧牲自己的生活來照顧家裡時,我們覺得自己有義務在情緒上跟日常生活中支持爸媽。
  • 爸媽可以多加利用外界資源。
  • 爸媽可以參加家長支持團體。
  • 其實,只要爸媽好好過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是給手足們最好的示範。
不管大人怎麼說,我們不太可能完全不碰照顧責任,但只講照顧會給我們很大的壓力。
  • 做好溝通與未來規劃(障礙孩子的住宿、財務、監護輔助規劃)讓手足知道自己有所選擇。
  • 整理出照顧上所需要的資訊(如藥物、醫生、教保老師聯絡方式),並讓手足選擇參與。讓手足在接手短期或長期照顧時不會慌亂無措。
本表格是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新進教師之專題研究案 106031003 補助經費案發展而成,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助理教授邱春瑜的研究計畫。在保留出處的情況下,歡迎轉發、轉寄。若有任何的感想或是疑問,也歡迎您與研究主持人春瑜聯繫 chiuc@ntnu.edu.tw !
網站導覽 隱私權聲明 訂閱電子報 人才招募
財團法人天使心家族社會福利基金會
地址:台北市松山區民權東路三段106巷15弄25號5樓
電話:(02)2718-1165  傳真:(02)2546-0236
© Angel Heart Family Social Welfare Found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公益主機贊助:遠振資訊
Power by A-cart

訂閱電子報